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杭师附小针对部分基础性课程,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能力差异,实行按程度分层走班,按性别走班。如该校吴山校区尝试美术课三分之一内容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五年级体育课两节连排,实行“走学三球”,六年级体育课按性别进行走班教学。
对于该校信息技术课周晓明、蒋韵、许达三位老师而言,这个学期的课让他们压力山大,因为他们每一周的课表都不同——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是与不同的班级,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进行统整,与其他学科老师一起双师协同上课。这是杭师附小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的一项新探索。这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
在缪华良看来,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着力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是可以对接、打通的。“先让部分老师开始探索,在创智课堂教学模式中,今后会逐步加大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因子的考核权重。”缪华良说,“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同时完善课程及教学评价机制。”
令人振奋的是,教育部日前出台了中考改革新方案,这为评价机制的改革、为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带来了新的机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huxianjiaoxue.com/ziyuan/1517/
- 转载请注明: 郑春 于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小学语文教案,课本,课程标准-主线教学研究所 发表
承认差异,尊重个性!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确实能让学生的特长得到极大的发挥,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我认为,同步的管理和组织也很重要,这一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盲目跟进也是不可取的。
很有见地!确实,我们要有自己的实施步骤,合理的安排,那种一哄而上,打没有准备的“仗”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