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建构 > 整体把握视点的创设方法(二)
2014
07-22

整体把握视点的创设方法(二)

整体把握视点的创设方法(二)

      如何创设最适宜的视点展开整体解读,如何将原本多元的非结构性解读文本的视点转化为最适宜的结构性的整体解读文本的视点,值得琢磨和推敲。创设整体把握视点,没有固定之法,但必须基于文本的核心价值,文本理应是其切入点、落脚点。当然,针对不同的文本,整体把握视点的创设角度应不拘一格。

     从文题入手创设整体把握视点。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体现文本中心,或概括主要内容,或点明主要人物……集简洁、凝练、丰富于一身,有些课文的题目就是文本的核心,将文题转化为整体解读文本的视点,有利于学生整体观照全文,有助于学生直入文本深处的情感、意义等,进而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清清爽爽地解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因此,我们应注意揣摩文题与文本的内在联系,适时地将文题转化为学生整体解读文本的视点。如,教学《莫泊桑拜师》(苏教版六年下册),可以引导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根据学生的交流,紧扣“拜师”,将课题转化为学生整体解读本文的视点,着重锁定以下四个与“拜师”紧密关联的问题作为分层引读导悟的着力点:莫泊桑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莫泊桑如何拜师的?拜师的结果如何,拜师对我们有何启示?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四个问题以“拜师”为内核,由“莫泊桑拜师”这一文题分化而来,由“拜师”这一整体把握视点演化而来,进而转化为与整体把握视点密切关联的四个清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着力点,建构本课教学主线,文本核心情意会逐步凸显,学生自然会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将文本真正读通、读懂、读透。

     从中心句入手创设整体把握视点。许多文章有起总领、过渡、总结等作用的中心句,这些中心句最能揭示文本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思想,升华教学的意境,是教师解读文本的捷径,也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捷径。如果准确把握中心句与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其转化为学生整体解读文本的视点,使中心句的情意和文本内容、主旨、语言等有机融合,不仅使得教学活动条理清楚,结构简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便捷地领悟文本的核心价值。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文章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就是全文的中心句。学生初读课文时,教者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这一中心句,然后以中心句为着眼点,将其转化为通览全文的视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这句话从哪两方面高度评价詹天佑的?文中哪些事情说明詹天佑杰出?什么地方体会詹天佑爱国?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作者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表达的?这样,围绕中心句分层创设四个教学着力点,并以此建构本课的教学主线,展开语言文字的品读和语文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认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如此一来,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集中,收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从关键词入手创设整体把握视点。“片言居要”,“要言不烦”,有些字词、语句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却精妙传神,耐人寻味,饱含着作者丰富深刻的情感,体现着文本的价值取向,透露着文本的核心情意。如果文中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应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学生整体解读文本的视点,引导学生围绕这类词语展开言语实践,帮助学生整体领悟文本的深层情意。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是全诗的诗眼,也是感悟全诗的关键词。如果将其转化为整体解读的视点,并围绕“喜欲狂”分层铺展:诗中哪个词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及其家人“喜欲狂”的具体举动是什么?透过“喜欲狂”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喜欲狂”的情怀的?引导学生沿着“喜欲狂”这一整体把握视点登堂入室,分层领悟,感受杜甫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体会杜甫强烈的爱国情怀,进而真正抓住了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形成了线索化的课堂结构。

最后编辑:
作者:郑春
郑春
扬州市第一期英才培养对象,主线教学的提出者、倡导者、实践者,执教的体现主线教学的阅读课多次在全国、省级各类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先后主持了5个省级教研或科研课题,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

整体把握视点的创设方法(二)》有 4 条评论

  1. 周志坚 说:

    这个讲解很有必要。如何”整体把握视点”正是一线教师的困惑之处!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