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 顶
置 顶
视频: 主线教学研讨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主线教学提出者郑春) 3432 VIEW 2014-07-18
2020
09-07
09-07
王崧舟: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七) 26 VIEW
接下来,我想从四个方面和老师们一起分享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策略。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首先要抓识字教学,要抓汉字当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他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当中,有一段关于汉字的话,写得很美,写的很有深意。他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 Read More >
2020
09-07
09-07
王崧舟: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上)(六) 20 VIEW
这是目前我们在使用的这套统编教材,将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其中的这样一个内容体系。所以我说这就向我们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课程和教材已经做了改进,已经做了改变,已经将传统文化内容大比例的编入、融入到我们的教材和课程当中。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做?这就是我讲的:我们要努力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实现深度的融合。当然,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更关心的是怎么做?王老师,您说怎么做?这么一个.... Read More >
2020
09-03
09-03
王崧舟: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五) 41 VIEW
第三类,传统历史文化。对应的教材有:《曹冲称象》(二上)、《圆明园的毁灭》(五上)等等。第四类,传统艺术文化。对应的教材有:《剪窗花》(一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下)等等。第五类,传统传统科技文化。对应的教材有《纸的发明》(三下)等等。第六类,传统民俗文化。对应的教材有《端午粽》(一下)等等。第七类,传统宗教文化。比如对应的教材有《腊八粥》(六下)与佛教文化。第八类,传统意象文化。比如《秋.... Read More >
2020
09-03
09-03
王崧舟: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上)(四) 28 VIEW
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有所体现的是:第一类,汉语言文字文化。对应的教材,比如说:有识字的“天地人,你我他”(一上),有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一上)等等。这些所对应的是汉语言文字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大类在教材当中的体现。第二类,传统文学文化。比如古诗《静夜思》(一下),比如文言文《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三上)。比如古典名著:《草船借箭.... Read More >
2020
08-31
08-31
王崧舟: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三) 14 VIEW
第三,重估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在视频当中看到两位主持人的尴尬。这个尴尬,不是事先脚本的设计,是因为主持人确实不知道、确实不懂、确实没有读过。,在一个六岁的小孩面前,他们的人文素养,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确实是有距离,有缺陷的。其实,从2019年开始,所有的小学语文,我们现在都在使用同一套教材。现在我们叫统编教材。统编教材,跟原来的教材相比有很多改革、改进和完善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统编语.... Read More >
2020
08-31
08-31
王崧舟: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二) 38 VIEW
好的,我想李尚容的妈妈叶老师的这番话,应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是的,她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的目的是一个——为了做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经典,难读很大。但是叶老师说:“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开始并没有难易的概念。”所谓的难度很大、很有可能,是我们成年人的偏见和成见。从对李尚容教育的成功,虽然这是个个例,至少 对于我们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做法,很有价值的一些可.... Read More >
2020
08-28
08-28
王崧舟: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一) 43 VIEW
老师们好,我要讲座的题目是《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什么要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做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深度融合?要将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到语文教学当中,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挑战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播放《向幸福出发》李尚容节目片段。当您看了六岁女孩李尚容的表现,我想您一定有感触,一定有问题。一个才六岁的孩子,已经认识了四千多个汉字。《大学》、《中庸》、《.... Read More >
2020
08-28
08-28
特级教师李竹平:语文老师可以怎样进行暑期阅读(八) 17 VIEW
第三条很多老师用得更少。就好像我们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每一个任务和活动背后都有自己清楚的意图一样,阅读语文教学实践类书籍或文章,也要常常停下来思考作者呈现的案例背后的意图,用理论来理解、评价。这样做,就能避免生搬硬套的尴尬。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仅是要摘录、批注,还要写篇幅完整的心得,还要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教学叙事、案例。动笔书写的过程,是进一步厘清理解和想法的过程。一个语文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智慧.... Read More >
2020
08-25
08-25
特级教师李竹平:语文老师可以怎样进行暑期阅读(七) 18 VIEW
再说第二条。小学语文老师读得更多的是学科实践类的书籍。但是,有些老师读了很多很不错的实践类书籍,却无法从中汲取营养促进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沉浸在别人的精彩里,没有联结自己的实践进行比较,更谈不上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兵棋推演”了。儿童提升阅读力,联结策略的自觉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语文教师自己不会运用联结策略,当然也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了。这样的联结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比如.... Read More >
2020
08-25
08-25
特级教师李竹平:语文老师可以怎样进行暑期阅读(六) 32 VIEW
关于怎么读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不仅是方法上的建议,也是责任上的要求。读书,无论是理论书籍还是其他,读的最终是思想和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累积上。简单说来,真正读有所得指向运用的读法,大概可以概括为四条:读理论要联结实践来领会;读实践要联结实践;读实践要提升至理论;读过之后要写起来。先说第一条。很多老师觉得,理论书籍最难读,尤其是那些运用了各种概念和术语的理论书籍。事实的确是这.... Read More >